走进宽敞、明亮的大型超市、商场,许多消费者会感到头晕,逛的时间稍长,还会出现头痛、胸闷、心慌、恶心等不适感。这就是商场室内环境污染综合症。
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,在商场、超市等空气不流通室内,有些病毒细菌会飘浮长达30余小时。在普通营业日,开门后1小时,空气中细菌含量即高于室外45%以上;悬浮颗粒浓度高于室外60%以上;9小时后悬浮颗粒浓度高于室外9倍以上;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时可比室外高3倍以上。
笔者认为,超市、商场内空气污染问题需引起重视,使消费者和工作人员免受商场室内环境污染综合症危害。
商场、超市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:一是来自于装修装饰材料的污染。大芯板、油漆涂料易造成甲醛等化学污染;二是商品散发的气味污染。商品玲琅满目,集中摆放,食品和日用商品分区不合理,造成气味混杂;三是购物人员增加和环境封闭造成二氧化碳污染;四是商场通风系统污染。在密闭环境里,空调系统里的可吸入颗粒物和霉菌、螨虫会造成室内环境的生物污染。
甲醛、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、可吸入颗粒物等,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。如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,引起鼻咽癌、结肠癌、脑瘤、月经紊乱、细胞核基因突变;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及悬浮颗粒吸入会导致人体缺氧,引起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症状。
消费者购物一两个小时后便会离开超市、商场,与新鲜空气接触,所以短时间内不会造成明显危害。但是,长期处在这种低质量空气下工作、生活的超市、商场员工,其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令人担忧,应得到更多关心和重视。
早在1977年,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第148号公约即明确规定:应尽量使工作环境免于空气污染、噪声或振动引起的任何危害。我国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于2003年实施,引入了室内空气质量概念,明确提出“室内空气应无毒、无害、无异常嗅味”要求。其中,控制项目包括化学性、物理性、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。
但是,很多超市、商场员工来自于农村打工族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,普遍缺乏劳动卫生防护基本知识,自我保护能力弱,不会主动提出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要求,也不敢向雇主提出体检要求。而超市、商场内空气污染引发身体健康问题,由于涉及劳动保护、卫生、环保等多个部门,加之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尚不健全、完善,没有明确监管落实责任,以及劳动者如何维权,商家厂家违法应如何处罚等。这使得现实生活中监管仍然空白,即使有监管,也因责任不明难以到位。
笔者在此呼吁,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和举措,重视、关心广大超市、商场员工,切实保障他们的健康。因为,不受室内空气污染的职业危害,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,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一。